那么多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,孩子病了到底能用什么?
在推送《没用还可能有害的儿科用药》这篇文章时,知道很多读者会问那到底能用什么药,我也告诉了大家来看这篇文章,但如果没把文章递到眼前,大部分人还是不会看的,所以依然有人源源不断有人问,今天重推一下这篇。
在用药之前,我们都应该想一个问题:吃这个药,能解决什么问题?按这个思路,我们可以把药分成两类。
一、能改变病情结局
比如脓毒血症,用敏感抗生素能增加孩子活下来的机会;肿瘤病人用适合的化疗药,也能提高5年内存活率;比如高血压病人,用降压药控制血压,能降低心、脑、肾病变的风险,能延长寿命。再比如流感病人,在发病的头48小时用奥司他韦,能缩短一点流感症状持续时间,也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。
这类药能改变疾病的最终结局,或者改变疾病持续时间。
二、能改善生病时的不适
比如流感病人发烧,用退烧药不能让流感好得更快,但能让你发烧时没那么难受。再比如咳嗽咳得睡不着,吃止咳药能让你睡的安稳一些,人也舒服一些。再比如癌症病人的疼痛,用止痛药对5年存活率影响很小,但能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。针对症状的用药:退烧药、镇咳药、止痛药都属于这一类。
通常来说,能改变病情结局的,也能改善舒适度,因为病好了,人也就舒服了。改善舒适度的用药,对病情结局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,但能改善生活质量。
第一类药:因为收益/风险比很大,所以医生会强烈推荐使用,基本是处方药。
第二类药:因为收益和病人对症状的敏感度和忍耐度有关,用不用,什么时候用,很大程度取决于病人的意愿。
回到儿科上,儿童和成人的疾病谱是有很大的不同。儿童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癌症这些慢性病相对少很多,而感染性疾病却要多很多,尤其是幼儿。
这是由于幼儿的免疫系统还没接触足够多的病原体,免疫系统还在完善过程中。烈性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,所以普通的,能自愈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就成了儿童最常见疾病种类,比如感冒、流感、病毒性腹泻、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峡炎等。
这些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,大部分能自愈,而且大多还没有药物能改变病情结局,能做的主要是对症支持。这就决定了儿童用药,尤其是家庭和门诊用药,以第二类药物为主,所以家长们最熟悉的,也往往是退烧药、止咳药之类。
儿童和成人用药还有另外一个不同,那就是儿科用药决策者不是病人本人,而是家长。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很多只停留于症状,对疾病的本质、转归并不清楚,也就很难意识到上面说的这些常见病是大多能自愈的,也是“治不好”的。
同时,孩子不能准确地表述,家长感知到了孩子的症状,却不清楚原因,就会很焦虑,就会想去做点什么,比如喂点药。虽然并不知道这个药到底有没有用,有什么用,只要是听亲戚朋友说过,在广告或朋友圈里看到过,或者看药名好像对路,在病急乱投医的状态下,就给孩子吃上了。
所以出现了第三类药:不能改变病情结局,也不能改善孩子的不适,甚至还会增加孩子的风险,但能缓解家长的焦虑,所以就出现了那么多没用还可能对孩子有害的药,而且这些药很多都成为了大家追捧的神药。
再回到文章开始的这个问题:孩子病了到底用什么药?
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,因为儿童常见病是上面说的那些,但总的病种还是很多很多种,所以这不是一两篇文章能回答完的问题,也不是一两本书能完整回答好的问题,我只能针对儿科最常见症状和疾病介绍一下常见的家庭用药。
发热
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(参考:如何应对孩子发烧)
咳嗽
6岁以下不建议用药,6岁以上如果咳嗽严重,可以使用含右美沙芬的止咳药。(参考:如何应对孩子咳嗽?)
腹泻
轻中度脱水,在孩子能喝水的情况下,建议使用口服补液盐Ⅲ; 发展中国家的孩子也可以补锌,如硫酸锌、碳酸锌等。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,但特定致病菌引起的细菌性肠炎则需要用。(参考:如何应对“秋季腹泻”)
呕吐
通常不需要用止吐药。满6月的孩子,病毒性胃肠炎引起的轻中度脱水并因为频繁呕吐不能口服补液,在医院外可考虑用昂丹司琼。(参考:宝宝呕吐怎么办?)
湿疹(特应性皮炎)
保湿剂(如凡士林)+外用激素(如氢化可的松乳膏、地奈德乳膏等)(参考:如何应对孩子湿疹)
尿布疹
氧化锌软膏(参考:孩子“红屁股”,护理有哪些误区?)
过敏性疾病
如变应性鼻炎、荨麻疹等,2岁以上可用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针对过敏症状。
功能性便秘
乳果糖或聚乙二醇(国内没有儿童剂型),大便嵌塞时可临时用开塞露。(参考:孩子便秘怎么办?)
外伤
可用生理盐水冲洗,污染伤口可用稀释的聚维酮碘(证据弱)。
需要提醒的是,以上提到的只是儿科最常用的那些家庭用药,不等于没提到的药就是不能用的药。
能用的药,也都是有一定的使用指征,并不是出现了前面的症状或疾病,就一定需要用后面的药,比如不是一发烧,就需要马上吃退烧药,而是孩子体温到了一定度数(如39°C)且孩子有明显烦躁、哭闹等不适的表现,才需要用药。
同一种病,病情轻重不一样,用药也会不一样,比如腹泻导致的脱水,轻中度的,呕吐不频繁的可以通过补液盐,重度脱水或频繁呕吐的,则需要静脉输液或鼻饲管补液。用药也不是治疗疾病的唯一方式,比如肿瘤的治疗,往往是化疗+放疗+手术的综合治疗。
同一种药,对有适应症的病情是好药,对没有适应症的情况,就可能是毒药。比如对严重的细菌感染,抗生素是救命的药,但对于普通感冒,抗生素则没有任何帮助,反而增加过敏、腹泻等不良反应风险。所以抗生素不要自己服用,而是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。(参考:孩子用抗生素,家长应该具备哪些常识?)
总的来说,用药是在了解病情和药物的基础上做的决策,也是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决策。作为家长,我们可以了解那些家庭常用药,知道哪些是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,但不太可能通过几篇文章学会给自己孩子用药。
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儿童常见问题的家庭护理方法,知道哪些情况需要上医院,这个公众号的文章合集里基本都有写过,所以建议把这个合集👉:《一个儿科医生6年写成的育儿宝典》收藏备看。
相关阅读: